close

  20年前,東北人大劉在美國得到一位南京老人的幫助,他一直感懷在心。前不久,他來到南京報恩,卻找不到恩人的住處,無奈向夫子廟派出所求助。在民警的幫助下,他順利找到了當年幫助自己的老人,表達了感激之情。
  大劉是遼寧沈陽某政府機關幹部,20年前他到美國工作,雖說是吃公家飯,但條件也相當艱苦。說來也巧,就在大劉工作場所的隔壁,住著一位南京老人,她和大劉很投緣,經常給大劉送點吃的。一來二往,兩人就熟識了。接觸多了大劉才知道,老人並非長居美國,而是因為女兒移居美國,所以時不時會來美國探親。之後,大劉回國,就沒再見過老人,但這份感恩之心長存心間。
  前不久,大劉正好到南京開會,他就想起了幫助過自己的老人,於是準備了精美的禮品要來報恩。以前在美國時,老人給過大劉一個南京的住址,但大劉找到這裡時發現已經拆遷了。看著陌生的街巷,大劉一下不知如何是好。走著走著,他就看到了夫子廟派出所的大門,於是便上門找警察幫忙。
  雖說曾受老人“一飯之恩”,但老人畢竟是大劉的長輩,當年他也沒好意思問她的姓名,只知道老人的女兒叫王玉娟(化名),曾在秦淮區文化館工作。民警咨詢文化館得知,由於王玉娟早年就移居美國,現在館里的員工都不知道她的家庭住址。而民警通過警務平臺查詢發現,叫王玉娟的人很多,但從年齡來看,都和大劉描述的人相去甚遠。一時間,尋找陷入了僵局。
  “有沒有更多的線索?”夫子廟派出所教導員宋林安慰大劉,讓他再好好想一想,看看有什麼線索。“對了,我想起來王玉娟的丈夫好像姓張!”大劉說。這話引起了派出所戶籍民警戴琛潔的註意。“有些人嫁人後,就會將丈夫的姓氏加在名字前面,王玉娟會不會也是這種情況?”戴琛潔思量著,將“張”和“王玉娟”組合到一起,“‘張王玉娟’,這個名字我好像登記過。 ”
  想到此處,戴琛潔立即將“張王玉娟”輸入境外人員住宿系統中進行查詢,發現只有一個人,年齡和大劉說的很接近,而且3次入境都暫住在夫子廟附近。民警隨即再通過戶籍系統查詢,當這一暫住地址的戶主照片出現在電腦上時,大劉變得十分興奮,“對,就是這位老奶奶!”
  當民警撥通這位已經80高齡老人的電話並說明來意後,老人也非常高興:“沒想到20年前幫助過的大劉這麼有心,時隔多年還不忘感恩,特地從沈陽來看望我!”很快,老人來到了夫子廟派出所,大劉和她熱情相擁。之後,大劉帶著禮品到了老人家中,正逢老人的女兒也回來了,大家聊天敘舊,好不歡快。臨別時,大劉又來到夫子廟派出所,在留言簿上寫下了自己的感激。通訊員 秦公軒
  揚子晚報記者 曹盧傑  (原標題:曾受一飯之恩 20年後來寧謝恩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80waih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